梁山好汉武松,这个耳熟能详的小说人物,让我们对侠肝义胆,锄强扶弱,不由得心怀激越。这里要说的此武松非彼武松。但是他铁塔般的身形和点滴之间的暖心之举,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一份似曾相识。
三百分之一
绵阳御营坝金池小区两栋楼住着医院退休职工家庭90户300余人,陈武松是这300余人里唯一的共产党员。
有困难找党员,这个承诺,陈武松担得起。
整个金池小区10栋楼500户常住有4000人,来自各个单位、县区以及外省的人员混杂在一起,多有不融洽,邻里之间经常因琐事导致矛盾纠纷不断,成为老大难问题。
小区要成立业主委员会了,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拥护,大家一致推选陈武松担任业主委员会主任。陈武松说,我是共产党员,理应给大家服务,业委会就是代表大家维护小区环境,大家这样相信我,我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交代。
为解决以前小区的老大难问题,履职后,陈武松推出了四项工作举措。一是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,分别设立出纳、会计,并张榜公示业委会财务开支,让过去的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。二是小区的门面、停车费收入,30%进入业委会账户,70%交给物管。三是小区维修材料由业委会货比三家统一采买,物管负责施工。四是业委会成员不领取任何报酬,和普通住户一样。几年下来,业委会居然积累了10几万结余,每年还给每户人均发100元慰问金。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,因为过去除了物管费以外,小区每年还要向住户征收各种名目的费用。
小区变得面貌一新,杂物乱堆的现象没有了,道路和楼道变得整洁通畅了,绿化区树木错落、芳草依依……成为了真正的和睦之家,每年都被御营社区居委会评为文明小区。
业委会换届时,大家一致把票投给陈武松。在业委会主任的岗位上,陈武松至今已干了6年。他的电话成了热线电话,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爱找他帮忙,陈武松从不拒绝,总是乐意伸出援手,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担当,赢得了大家的信任。
分内分外只在内心
这天晚上10点,陈武松正在家看电视,突然接到隔壁单元同为医院退休职工李先生的电话,电话里李先生喘着粗气,说胸口憋闷,请陈武松第二天早上陪他到医院看看。陈武松知道李先生已经77岁了,因心脏病、气管炎、直肠癌曾做过几次手术,家里还有90岁的老母亲需要照料,老伴行动也不方便,两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。他当即说,不能等,我马上过来接你去医院。
陈武松放下电话,马上赶到李先生家里,架着李先生下楼,打车赶到了医院。离退办全程协调安排、办理手续。呼吸科床位满员,很快协调收治到感染科治疗,第三天又转监护室治疗。陈武松说,我们急诊科、感染科、监护室的年轻医生、护士,都不认得。但是我们医护人员快捷准确的接诊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,随时呼叫护士立即就来到床旁。这也为李先生转危为安创造条件。
后来证实,如果李先生一直拖到第二天再就医,或者治疗不得当,后果可能就很难说了。
金池小区的住户,都会隔三岔五的向陈武松咨询看病就医的事情。陈武松也乐意当上了义务宣传员。哪里不舒服,看哪个科,找哪个专家,但凡提到中心医院就如数家珍。退休职工陈先生,生活习惯欠佳,酗酒,陈武松主动找到他聊天,提醒他参加医院安排的体检。从新疆回绵定居的李先生,按原单位规定定点在市内一家医院就医,因为治疗血尿两个礼拜未见好转,都要准备手术了,陈武松建议他找中心医院泌尿科袁主任看看,结果确诊只是感染,对症治疗很快就好了。黄先生60岁自驾老年车不慎在外省出车祸多处骨折,家人连夜拉回到中心医院骨科,也是很快治愈。
小区住户对中心医院医疗服务交口称赞,陈武松介绍了医护人员背后的辛苦,得到大家更多的理解。陈武松说,我本身是医院的人,理所当然应该宣传医院,传播正能量。
陈武松今年73岁,1974年入党,1979年从平武伐木场分流到医院。退休时在医院后勤锅炉房从事最普通的司炉工作。了解他的人都知道,陈武松有时聊到过往经历时,爱说两句话,一是感谢党,感谢医院,退休了还给我发工资;二是国家提倡环保,伐木要不得,还是栽树好。
|